日光兰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跨越百年,从胡适刘文正到宁静,为什么
TUhjnbcbe - 2023/9/17 2:16:00
中科白癜风 http://www.znlvye.com/m/
第一次听到《兰花草》这首歌时,我刚进入县城读初中。那天我正骑着自行车,莫名其妙地就被从后面来的洒水车喷了一身。幸好正值盛夏,我站在街边有些小小懊恼的同时,也牢牢记住了这首洒水车之歌。“我从山中来”这样的歌词像是在描述一位深山隐居的世外高人,令人感到非常好奇。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这首歌原来竟改编自“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胡适先生的新诗《希望》。一段风起云涌,英豪辈出,令人热血沸腾的岁月不禁扑面而来。诞生之初:与新文化运动的渊源歌曲《兰花草》的前身,即胡适先生的新诗《希望》恰好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出现在由胡适创作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的增订四版: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今天读来,好像和胡适大文豪的身份不太相称。的确,和同时代的鲁迅,徐志摩,沈从文等人相比,这首诗的文采是略逊一筹的。但《尝试集》追求诗歌的解放,提倡用白话文创作,言之有物,简洁明了,在理论方面意义重大。这些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理念,当时可是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辩论。它的意义在当年不亚于驱除黑暗的火把,拨开迷雾的灯塔。新诗《希望》在某种程度上像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小传。一群海外留学的中国学子,带着知识和先进的理念(兰花草),满怀希望地归来致力于引领变革,救国救民。改革的心情是急迫的,遇到的阻力也是蛮大的,所以“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但“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改革派始终以乐观的态度推进变革“祝汝满盆花”。这个愿望最终实现了,在思想形态和文学形态上,新文化运动掀起了滔天巨浪,完成了一次彻底而成功的革命。海峡对岸:从诗歌到音乐年,台湾新格唱片找来音乐人陈贤德、张弼为《希望》谱曲,然后正式改名为《兰花草》。最早把《兰花草》唱成歌的是台湾民歌代表人物包美圣。但包美圣的这首歌并没有走红,真正让这首歌出名的是其他歌手的翻唱。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第一次把《兰花草》唱红的华人歌手是刘文正,他的翻唱曾获得香港龙虎榜榜首。在刘文正之后,这首歌被更多人翻唱,如叶倩文,银霞,沈雁,黑鸭子组合等。歌曲旋律优美,朗朗上口,含蓄细腻之中带着美好和希望。用兰花草来比喻一个尚未实现的心愿,句句令人期待和牵挂。原诗的语句被改得更为通晓和流畅,急不可耐的等待“急坏看花人”也变得更趋舒缓和坦然。在保留了原诗的立意,内容,和形式的同时,改编后的歌曲也更加广为人知,影响深远。歌曲中展现出来的清新朴素和真情实感,使原本的诗歌焕发了新的生命。世纪回响:新时期女性独立宣言如果说刘文正版本的《兰花草》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内心的独白和祈祷;那么宁静,阿朵,和袁咏琳在《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中对《兰花草》的演绎则是霸气侧漏的彪悍人生。我朝山中去,带着兰花草。山间风雨大,悬崖亦开花。不愿居暖房,迎风晒月光。我慕天地广,花语意铿锵。兰花依然象征着个人高洁的理想,但这个希望实现理想的个人却是无比的强大,自信和张扬。他们不但深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且更乐意于挑战自我“不愿居暖房,迎风晒月光”。他们认为在实现理想的路上困难多点才更有意思“风雪点过妆,岁月方留香”。他们有更大的格局,不会在意别人的眼光,也呼唤更广阔的舞台“我慕天地广,花语亦铿锵”。中间穿插的一段rap,则更像是新时期现代女性的独立宣言:那女子有着花的样子美的放肆眼角带刺风霜雪雨都留在影子变成故事不住在谁的花园不再为谁剪花枝闯浮世抱憾事念情诗她自己决定从诞生之初到现在,《兰花草》已历经百年沧桑。一开始它承载着的是致力于救国救民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流行歌曲后则寄托了实现个人理想的美好愿望。如今宁静等人的演绎,则成了自信、霸气的现代女性独立宣言。还有一点比较有趣的是宁静版把“我从山中来”改成了“我朝山中去”。如果说在上个世纪,我们更多的是文化输入,从西方引进更先进的文化,那么现在我们的文化输出也不容小觑。时间就像滔滔的江水一去不复去,然而优秀的艺术作品就像是乘风破浪的弄潮儿,在每一个时代都有惊心动魄引人入胜的演绎,牢牢把握着时代的脉搏。
1
查看完整版本: 跨越百年,从胡适刘文正到宁静,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