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鸿信春拍中鸿信巡展笔记太原巡展之意 [复制链接]

1#

记得上次有想法写笔记还是在三年前得知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颜真卿《祭侄文稿》由台北故宫送借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本人怀着崇敬之心借着去日本做征集活动之名,专程去瞻仰了原作之后写了一篇笔记。

年1月我只身前往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参观颜真卿《祭侄文稿》

这次中鸿信春拍全国巡展第二站在太原中泰广场开展,因为是中鸿信十年来首次在太原做巡展,展览两日观展人数众多,是我始料未及的。来看过展览的观众对本次展览的品质都赞赏有加,使得我们的展览因口碑相传,在太原艺术圈、收藏圈引发不小的影响!

中鸿信春拍全国巡展太原站展览现场

展览的第二天上午,展厅里来了很多的藏家,这时一位老者走进展厅,人们看到纷纷上前握手相迎!后听身边的朋友介绍,这位是著名学者、山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德仁先生,他就是年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徐渭——明清国画大师研究丛书》的作者!

李德仁,字泽甫,号霁原,斋名存道堂。山西榆次人,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鉴定家,山西大学艺术学研究所副所长,山西东方美术研究院院长。北京荣宝斋画院教授、西安何海霞美术馆名誉馆长,故宫文创中心陈列馆名誉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李德仁先生著《徐渭——明清国画大师研究丛书》

李教授来到中鸿信巡展现场就直奔本次巡展作品中的徐渭《花卉卷》前仔细观摩起来,李老师看得很仔细我不便打扰,老师在看的过程中希望工作人员能把压手卷的压模拿开仔细看看,我马上指示工作人员照做,李老师完完整整观摩了二十多分钟。

著名学者、山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德仁先生参观中鸿信春拍拍品徐渭《花卉卷》

后我主动要求身边的朋友帮我引荐李德仁教授,我和李德仁教授攀谈起来,原来李教授听友人介绍有此卷徐渭大写意花卉作品正在展出,遂略带疑问来到现场一探究竟。

徐渭《花卉卷》

徐渭作为中国绘画史上水墨大写意绘画开宗立派式的人物,其作品大多藏在国内外各大知名博物馆,民间真迹罕见!李教授看完之后难掩激动之情,评价此作应为徐渭“真迹”,是近年来见到的很难得、很有特点的徐渭早期绘画作品……

徐渭(-)花卉卷

手卷纸本水墨

癸酉(年)作

30.5×cm.

藏家简介:罗家伦(-),字志希,笔名毅,教育家,思想家。浙江省绍兴柯桥镇江头人。父传珍,曾任江西进贤等县知县,思想比较进步,家伦幼年就受其父影响。年入上海复旦公学,年进入北京大学文科,成为蔡元培的学生。年,在胡适支持下,与傅斯年、徐彦之成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同年,当选为北京学生界代表,到上海参加全国成立大会,支持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亲笔起草了印刷传单中的白话宣言(其中文言篇由许德珩起草)《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的口号,并在5月26日的《每周评论》上第一次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和李德仁老师的攀谈,非常的受教!因为在每季中鸿信大拍定稿前,按公司以往的惯例,重要拍品都要找不同的专家审鉴,这件徐渭的花卉卷,我们就有幸请到上海博物馆的书画部主任、研究员单国霖老师鉴定,单老师当时也非常仔细地研究了作品,最终的鉴定意见是:这是一件徐渭中年时期的真迹,但和他晚年变法后的墨韵里加胶的画法不一样,非常难能可贵!这和山西大学教授李德仁老师的看法一致,而李教授更近一步指出这件徐渭花卉作品是在市场出现的创作时间最早的一幅真迹,是徐渭在53岁出狱时到58岁时期所做的作品,风格符合当时的面貌。

横屏观全貌

徐渭《花卉卷》

徐渭《花卉卷》同分八段,分别为画蟹、墨葡萄、石榴、玫瑰、画梅、画竹、墨牡丹、菊竹等,每幅一画一诗。或用双勾法、或泼墨法,皆以尖劲锐利之笔迅疾画出,无拖泥带水,一气呵成。所题自作诗,亦顿挫抑扬,点画舒展,在米芾、黄公望之外,别有一种自然之态。

李德仁教授作为徐渭的研究专家,如数家珍的娓娓道出:“徐渭42岁,年(嘉靖四十一年),徐渭作为胡宗宪幕僚,转战浙江、福建、江苏等地追剿倭寇。同年,受严嵩案件牵连,胡宗宪被罢职,总督府解散,徐渭赋闲回家。年(嘉靖四十二年)徐渭43岁赴京城礼部尚书李春芳府做幕僚。年(嘉靖四十三年)44岁与礼部尚书李春芳不合,辞归故里。年(嘉靖四十四年)45岁因担心受胡宗宪案件牵连入狱,徐渭精神高度紧张抑郁以至神经错乱,数次自杀未死。年(万历元年)53岁,万历皇帝改元大赦,徐渭在张天复、张元忭父子帮助下出狱。徐渭一生经历坎坷,仕途受挫,这也对他的绘画生涯带来了巨大变化。

明徐渭花卉图卷现藏上海博物馆

年(万历四年)56岁,应老同学吴兑招募,前往宣化。作《杂花卷》,现藏上海博物馆。今天这幅花卉册应是-年之间这段时所绘作品”。

我听到了李德仁老师的专业的点评,就想到了中鸿信的理念;作为艺术品行业的从业者,我们不光要做好拍卖,更应该去传播中国的艺术和文化。像徐青藤这样对中国美术史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我们身边又有这么专业的专家,是不是可以请李教授在我们(中鸿信)预展期间做一次关于“徐渭的艺术成就及徐渭作品品鉴的座谈交流会”呢?当我把想法向李教授和盘托出时,李德仁教授对我的想法也很认同!文化需要传播!艺术需要解读!

QUIETTIME

于是,就有了中鸿信太原巡展的意外收获,年7月12-14日期间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在预展期间的现场论坛吧!写到这我的内心心潮澎湃,举办这次论坛会让中鸿信的春拍预展更有文化分量,在此提前预祝中鸿信春拍预展和拍卖圆满成功!

中鸿信国际拍卖总经理王士建

年7月2日凌晨1:07于北京

在此次讲座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听听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古书画鉴定专家单国霖老师如何评价此幅徐渭《花卉卷》

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古书画鉴定专家单国霖老师解读徐渭《花卉卷》

徐渭《花卉卷》第一段

本幅第一段为《墨牡丹图》,自题诗曰“五十八年贫贱身,何曾妄念洛阳春。不然岂少胭脂在,富贵花将墨写神。”整幅作品无论布局、笔墨,均泼辣豪放,气势逼人,立意鲜明,水墨润泽,极有生意。虽是水墨画成,却有富贵庄严之相,属徐渭代表作之一。

徐渭《花卉卷》第二段

第二段为《莲花图》,自题“五月莲花塞浦头,长竿尺柄挥中流。纵令遮得西施面,遮得歌声渡叶否?”徐渭笔下的作品豪放泼辣,尤其是他画的荷花图,水墨淋漓,一挥而就,但求神和,不求形似。他那种热烈、豪放、沉雄而带霸悍的大写意画风格,与梁楷的冷逸、陈淳的潇洒、八大的恬淡萧索比较起来,更能激人心灵,壮人胸怀。

徐渭《花卉卷》第三段

第三段为《菊花图》,自题“身世浑如泊海舟,关门累月不梳头。东篱蝴蝶闲来往,看写黄花过一夜。”此题画诗是徐渭晚年生活的写照。61岁后,徐渭多住在家乡山阴,以卖字鬻画度日,生活孤苦无依,常“忍饥月下独徘徊”,累月杜门谢客,只是在张元忭去世时,去张家吊唁,除此以外几乎闭门不出。菊花杂草残竹,再配上诗文更感作者晚年凄苦无依。

徐渭《花卉卷》第四段

第四段为《墨葡萄图》,自题“平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徐渭的写意花卉,“走笔如飞,泼墨淋漓”,在用笔上强调一个“气”字,用墨上强调一个“韵”字。他的用笔看似草,若断若续,实际笔与笔之间有“笔断意不断”的气势在贯通着;他的用墨看似狂涂乱抹,满纸淋漓,实际上是墨团之中有墨韵,墨法之中显精神。他的恣肆纵横、解衣盘薄,在其泼墨大写意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徐渭《花卉卷》第五段

第五段为《画蟹》,自题“谁将画蟹托题诗,正是秋深稻熟时。饱却黄云归穴去,付君甲胄欲何为。”徐渭擅长画蟹,以奔放精练的笔墨写出螃蟹的爬行之状和芦草萧疏的清秋气氛。蟹的造型,虽然是寥寥数笔,却浓、淡、枯、勾、点、抹诸多笔法参用,用质感、形状、神态历历具足。

徐渭《花卉卷》第六段

第六段为《石榴图》,自题“五寸珊瑚珠一囊,秋风吹老海榴黄。宵来酒渴真无奈,唤取金刀劈玉浆。”构图极其简练,但绝不是无意识的简单。在这里徐渭又用了他贯用的省略法构图。画榴实,只画带果折枝斜垂一枝,并不画树干和背景,凭借题诗结合一体,让人自知石榴生长山野之中。省略法是艺术造型过程中为达到简练精粹,主体突出,而采用的重要手段。徐渭画中大量运用省略法,画面简练,但并不单调,他画中生动的笔墨形象处理,使画面效果非常丰满而充足。大写意派画多为文人墨戏,比一般的写意画更显得奔放、泼辣。其特点是只花片叶,随意点染,纵横历落,奇趣盎然,只求笔墨精练,富有情趣,气韵生动,而不拘于真实的描写。这种画风,是明代花鸟画的特色。作为水墨大写意画派的开创者,徐渭的功绩是不容抹煞的。

徐渭《花卉卷》第七段

第七段为《画水仙》,自题“画里看花不下楼,甜香巳觉入清喉。无因摘向金陵去,短撅长丁送茗瓯。

徐渭《花卉卷》第八段

第八段为《画梅》,自题“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作者画梅,从来没有参照,所画的梅花,都是信手拈来,但又神形兼备、自有风韵。洒脱不羁,率意而为,妙趣天成,这就是徐渭崇尚自由的性格特征,以致后来造成性格扭曲,自残自辱的现象出现。他似乎告诉人们,不要拘泥于一些条条框框,而是要勤于实践,大胆创新。“东风吹着便成春”一句,本来是形容“不拘一格”,崇尚自然法则的创作方法,但现在,也用来形容春天生机勃勃、生动活泼的景象,是一曲春的赞歌。

徐渭《花卉卷》第九段

第九段为《竹石图》,自题“昨夜窗前风月时,数竿疏影响书帏。今朝拓向溪藤上,犹觉秋声笔底飞。”这一开构图比较奇特,完全符合徐渭奇特夸张的性格,浓墨画石,横出两颗大竹竿,而竹竿和竹叶均以双钩画出,稳重求胜,大胆落墨,小心收拾,双钩竹一丝不苟,与石头的浓墨形成详列的对比,气势非凡。

徐渭《花卉卷》第十段

第十段为《画兰花》,自题“醉抹醒涂总是春,百花枝上掇精神。自从画得湘兰后,更不閒题与俗人。”兰花常被用来比喻手足之情,有经久不衰和富贵长寿之意,因此也可形容子孙满堂,后代昌盛。我们时常说“兰交”和“义结金兰”,它们都是用来形容朋友之间友谊深厚,结拜兄弟。此图绘兰花奇石,奇石浓墨,兰花大写意,以徐渭典型的性格绘就,和谐自然。题诗是徐渭典型的画兰名篇,诗书画印一体,一个身世坎坷的形象跃然纸上。

徐渭《花卉卷》卷末

本幅为罗家伦旧藏,卷末钤印“罗家伦”、“志希收藏”两印,罗家伦,字志希,教育家,思想家。浙江省绍兴人。入北京大学文科,师蔡元培。在胡适支持下,与傅斯年、徐彦之成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后去台湾,69年病逝台北。历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央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校长、中央*治学院教育长等职。去台湾后任考试院副院长、评议委员、国史馆馆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