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画欣赏文姬归汉图人美renmei [复制链接]

1#
北京较好的手足癣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210630/9125676.html

文姬归汉图

张瑀(金)

纸本水墨

30.2cm×.2cm

吉林省博物馆藏

“文姬归汉”是中国古典历史人物画中比较常见的题材,讲述了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东汉末年名士蔡邕之女文姬流落北方匈奴之地。后曹操辗转得知其遭遇,将其接回汉地。才女文姬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留下许多战乱中失散的古籍经典,为保存传统典籍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后人传颂。

文姬归汉图(局部)

《文姬归汉图》描绘的正是文姬从漠北回到中原的场景。一行12人的队伍在风沙中逆风前进。虽没有背景,但旗帜、人物的衣帽以及飘扬的头发,传达出了朔风飞扬的情境。主人公文姬在画面中部偏右侧一点的位置,表情沉着稳重,没有女子的娇媚活泛。其他人物有汉族、胡人官员及其随从,衣着特色足以分辨民族归属,神貌举止也很有特色。此卷用简练而有变化的笔法,画出长途行旅的气氛,人物神态真切生动。设色淡雅通透,没有上重彩,将天寒地冻的北方冬季氛围营造得很是到位。画面也很注意气势开合起伏,有散有聚,有松有紧,每个部分相互呼应,既突出主题,又注意陪衬。

文姬归汉图(局部)文姬归汉图(局部)

画上没有年款,只在左上方署款“祗应司张□画”,因此有人认为此画出自金代画家张瑀。有趣的是,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着一张《明妃出塞图》(“昭君出塞”),作者是北宋的一位女性道士画家宫素然。两张画构图、人物造型、衣饰,几乎一模一样,只设色与细节处有区别。两张画必有渊源是一定的,但孰先孰后,为何画题一为“出塞”,一为“归汉”,今人或已很难辨明。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持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张瑀卷原本没有题目,题目为清代所加,有误判,应改为“明妃出塞”;还有人认为是宫素然模仿了张本,但修改了若干细节,于是成为了“明妃出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