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六年了,终于又在内地电影市场,看到了韩国电影的影子。
也许有很多人不知道,韩影对于中国内地市场的意义,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韩国影视接着影响了中国影视文娱的变革。年的现象级爆款《我的野蛮女友》,除了把全智贤变成全民女神,更直接给未来中国的无数部偶像电影和电视剧,带来了一个女主模板;年的《神话》,连*这样的大腕都要打着“中韩合作”的噱头去宣传电影;更别说《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明显有着韩综特色的等等内地综艺。
然而,这一切,六年前戛然而止。
终于,年12月1日,韩国电影《哦!文姬》在距离上映仅2天时官宣内地定档,紧急空降贺岁档,这是自年9月17日公映《暗杀》后,韩国电影六年来第一次进入内地。
六年多以前,由于不能说的原因,内地在没有下达限韩令的情况下,完成了实质性的限韩动作。尽管在明面上,官方从未正式表态过“限韩令”三个字,但作为众多网友中的一员,每个人都能切实地感受到“限韩令”的存在。
首先,中国各大电视节目再也没有了韩国艺人的身影,即使原本属于常驻嘉宾的韩国艺人,也进行了人员更换;其次,原来由韩国艺人代言的各大产品也都全部更换了代言人;再次,各大影音平台也开始下架韩剧、韩综;而最关键的是,诸多中韩合拍的电视剧电影被推迟播出或上映。
最后的结果,就是《暗杀》之后整整六年,内地再也没有韩国电影上映过。而这一次,《哦!文姬》的归来,让我们久违地在本土见到了韩影。
不过今天,影爷并不想将过多的笔墨倾注在电影本身上,而是解答一个问题:六年之后,重新看到韩影,于我们的意义,又是什么?
2
客观来说,现如今韩影对于内地市场票房的提振力度极其有限。
《哦!文姬》是一部质量上佳的影片。它全片聚焦着身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年群体,以题材而论,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好影片。早在年9月,《哦!文姬》就在韩国本土公映,凭借w+人次首周周末观影人数斩获了21.4%的市占率,这一成绩在韩国本土仅次于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信条》。
在中国,《哦!文姬》在豆瓣也拿到了7.2的不错评分。
但即便如此,它对内地票房的助益还是太有限了。要知道,上一部内地引进的韩片,还是风评更好的《暗杀》,即使如此《暗杀》也仅仅拿下了多万票房,在当年的内地票房榜甚至没能排进一百位
这跟历史环境有关,内地从来就不是很吃韩剧那一套;也与上映时机有关,其实《暗杀》算得上精彩,但奈何它在韩国本土上映没多久,资源就流到中国内地,导致于很多人从网上就看完了《暗杀》,也因此不会去影院给它买单。
《哦!文姬》面临的也是一样的境遇,年就上映的它,很难在内地市场开拓出什么好成绩。可就算如此,韩影的归来也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因为它刚好踩到了另一个微妙的节点上——疫情后电影市场整体存在片源短缺。
不管人们承不承认,疫情或多或少影响了影片的上映与排期,而又因为某种原因,好莱坞大片在今年的引进基本为0,这种举措抛开意气之争的因素,直观落在电影市场上,直接造成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因为放好莱坞大片进来,不光是让人家挣我们的钱,实际上我们的影院在这个过程中,也是挣钱的。
而如今,因为今年好莱坞影片的缺失,疫情后整体存在片源短缺的电影市场,片荒情况更甚。而此时韩影的适时解冻,无疑是解了燃眉之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缺口,也让国内的韩片爱好者有了一个观影的出口。
3
另一方面,这六年来,韩影虽然再没进过内地,但经过六年的发展,内地电影市场的包容性、观众审美度都在日益提升。以往只需要大牌导演+流量明星就能收割不菲票房的爆款电影模式,逐渐在内地市场失去效用。观众整体审美水平上升,也造成了韩影在华的前景给人带来的无限想象。
尽管现阶段,韩影对内地票房的助益不甚明显,但未来呢?三年后,五年后,十年后呢?实事求是地说,韩影中很多特质与题材,包括文化情缘都与内地观众是互通的,很容易激起我们的共鸣,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内地电影市场多元化的今天,韩影可以成长为一股不弱的票房势力,提振内地电影市场的票房表现。
毕竟,世界的都是韩国的,而韩国的都是我们的(懂的都懂),真的很好共鸣。
而且韩国娱乐产业虽然水深、丑闻多,但整体质量还不错,像《寄生虫》这一类佳作频出,完全有能力在内地电影市场分一块蛋糕。
4
最后,《哦!文姬》的上映意义,除了关于整体市场环境外,还在于它本身。
相信大部分人的手机里,都收藏过“文姬奶奶”的表情包。这部出自十五年前的韩剧《搞笑一家人》也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童年回忆。文姬奶奶活得咋咋呼呼,喜欢抱怨,一言不合就“不干了”的姿态至今都为人向往,“活成罗文姬”更是不少年轻人理想生活的模板。
这一次,罗文姬再饰演与自己同名的奶奶角色,除了引起一波回忆杀,以及号召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