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一个身段,姿态优美;话筒前一曲昆曲,声音婉转;台下一百多双眼睛,认真专注……这不是某一个戏剧院的场景,而是发生在松江区方塔小学的一幕。站在台上的是国家二级演员张冉,这一次,她不再是一个纯粹的表演者,更多的是一个老师的身份。“第一次作为一名老师,在一个教室里,看见每一个学生都拿着一个本子,一支笔做记录,这是完全不同的体验,我站在台上,看着他们认真的双眼,实在太感动了。”张冉提及上课的感受,有些激动。活动名叫“中华梨园经典‘赏戏团’进校园”,今年已是活动的第三年。今年,活动计划覆盖五大新城的学校,方塔小学的这堂课,意味着“戏团”已走入松江区的学校,同时也意味着今年覆盖五大新城学校的目标已初步完成。因此,方塔小学的这次活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课堂的4分钟内,张冉先是向孩子们普及了最基础的昆曲知识,讲解了昆曲发展的历史源流,“水磨调”的由来,而后介绍了昆曲名篇——汤显祖笔下的《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牡丹亭》等,接着叙述了“花雅之争”带来的昆曲衰落和新中国成立后昆剧院的重新兴起。张冉的讲解浅显易懂,却入木三分,让孩子们认识到昆曲的艺术性和文化性,也在学生的心中播撒下了一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我本来以为孩子们会觉得戏曲课程枯燥,没想到张冉的花旦手势一端,表情一摆,走两步,学生们的眼睛立马亮了起来。”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培训部、这次活动的负责人陶欣欣喜地表示。过程中,张冉还邀请了学生们上台互动,一起摆手势,唱昆曲,在欢声笑语中,昆曲艺术渐渐入了孩子们的心。五年级的薛涵语透露,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特别认真:“我看见张冉姐姐双手翘起兰花指,一小步一小步走到了‘花园’里,兰花指一点:‘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声音特别甜美轻柔,整个人的姿态,就像美丽的杜丽娘一样!”“祖国的未来是属于这些孩子们的,如果他们都不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未来还有谁会爱呢?所以,这次的活动我觉得很有意义,可以让昆曲走进学生们的生活,也让学生们主动走近昆曲。”陶欣表示。“昆曲是大美艺术,具有多年的历史,是百戏之祖,它并不曲高和寡,也不是阳春白雪,它应该属于每个中国人,应该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昆曲真的值得我们去听、去欣赏、去传扬。这次时间有限,但我依旧希望这短短4分钟,可以让孩子们减少一些学业压力,同时给孩子们心中播下爱昆曲的种子。”张冉透露,台下一百多双稚嫩的眼睛,让她想起自己十岁时,刚学习昆曲的模样:“当时自己去剧院听老艺术家表演昆曲,自己在台下默默观看;如今,自己变成了台上的那个人。成为昆曲的传播者,我很感慨,也很自豪。”陶欣最后补充道:“希望这些孩子,以后无论走到世界的哪里,都能想起这一份祖国的文化遗产,都能因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编辑:乔一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