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冥》是何家英年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同年,该作品获当代工笔画学会二届大展一等奖,并多次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各类报刊杂志、出版物和印刷品当中,成为当代中国工笔画最具有文化表征的典型视觉形象之一,现由私人收藏。这幅画集中体现了他的艺术思想和主张。年,何家英带着学生到河北蔚县写生。山中的秋季比平原来得要早,站在山顶上,他看到了山坡上的白桦树,还有那如蝴蝶般纷飞的黄叶以及蓝得发紫的天空。何家英说,一生中只有三件事令他心醉:“一是小提琴的声音,二是印象派的画,三是如画般的秋天景色。”令人沉醉的晚秋景致让他联想到王维的《山居秋暝》,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不过,何家英并没有描绘诗中所述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而是改“秋暝”为“秋冥”,以冥想的人物追寻与天地自然沟通的幻境。《秋冥》中,画家塑造了一位优雅温婉的年轻女子,此女子衣着素雅,白色的长裙配上淡灰色的毛衣,更显其优雅沉静的气质。景物的色彩醇厚,深蓝的天空浓郁得近乎于紫色,给人以高贵单纯之感。土色的地面仿佛蒙了一层秋霜,坚硬中略显朦胧。几棵白桦宁静耸立,光滑的树皮上夹杂些斑驳痕迹。天空的蓝、大地的赭、树皮的白、树叶的黄,相互映衬,构成了最美的深秋色彩。浓郁的景与恬淡的人对照鲜明,却又和谐统一,画境令人陶醉。因人物衣着关系,画中并无贯通一气的长线条,但画家所用短线轻松灵动,经营妥帖。特别是裙褶的线条安排,疏密有致,极具美感。为了使作品效果更佳,作者在技法上也有新的突破。如何表现毛衣,是工笔画的新课题。一方面,画家借鉴古代画篮筐时以密集线条进行“编织”的办法,既表现出毛衣的纹理,又加强了画面疏密对比的关系;另一方面,画家借助花鸟画点蕊常用的沥粉法,以加强毛衣的质感。为了使色彩不被水溶化,何家英还借用西画的丙烯颜料加白蛤粉做沥粉,并刷上一层胶膜作为保护。在构图上,何家英没有采用传统中国画的长条形制,而是借用了西方宗教绘画中常见的穹顶式弧形构图,以此代表浩渺的苍穹,与冥想的主题形成呼应。根据作者的自述,我们还可以从这件作品中发现更为隐秘的奥妙。将穹顶的弧线补充为完整的圆形,圆心所在正好对应女子太阳穴的位置,而这并非画家有意为之。对于这种巧合,何家英的解读更为玄妙:“思维从太阳穴散发,沿枝丫升向天空,又遇穹顶而返回于太阳穴。”也许,冥冥之中艺术家的心境与画境早已融通。文章素材来自网络
何家英首幅丝网版画作品《秋冥》即将上线发售
敬请期待
thisfuture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