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画鉴赏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穿越宋代 [复制链接]

1#

清明上河图

北宋生活

《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

绢本淡设色

纵24.8厘米横厘米

创作背景

张择端是山东诸城人,非常善于绘画,并且生逢其时,遇上了同样酷爱绘画的艺术皇帝宋徽宗。于是来到京城开封,供职于宋徽宗专为培养绘画人才而设立的翰林书画院工作。《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呕心之作,相传他宅居于开封近郊的一处院落里,历时十四年才将这幅旷世巨作完成。

曲折经历

《清明上河图》宽一尺,长五米三,它记录了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拥挤和繁忙,再现了一千年前京城开封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嘈杂的市井生活。然而《清明上河图》更吸引人的是千年来它传奇般经历,曲折迁回精彩绝伦。最初,张择端将这幅完成好的作品进献给宋徽宗赵佶,宋徽宗立即被它扑面而来的盛世繁华所感染,非常喜欢,就用自己独创的“瘦金体”在卷首题写“清明上河图”,并加盖双龙小印收做宫廷珍藏。靖康年间,金国人攻破京城开封,北宋灭亡,这件国宝被金国人劫掠后流失到民间。

蒙古人崛起后,开始潜心学习汉文化以及汉族人的生活方式,金石收藏开始在蒙古人的高层之间流行。《清明上河图》被皇家发现,又被收入元朝的宫廷成为皇家收藏。元朝末年,一位高明的装裱师利用宫廷的一次疏漏,用一件赝品替换了真品,得手后又将它卖给了一位高官,此后百年,《清明上河图》在几个最顶级的收藏家手中流转,这几位收藏家经历相似,几乎都是倾其所有卖下这件重宝,若干年后家势败落,又被家里不争气的败家子,将重宝再次转变卖给下家。《清明上河图》就这么被一家一家的买进去又被卖出来。

时间到了明朝中期,这幅画落到了大奸臣严嵩的手里,后来严嵩倒台,家产被抄,这幅画第三次成为了明朝的皇家收藏。明朝万历年间,明朝最风云的人物是秉笔太监冯保,经过一番运作冯保从内务府得到这件《清明上河图》,并据为己有,明神宗时冯保失势,被流放到南京家产也被抄没,《清明上河图》再次流失。

清朝的时候这幅画被清朝的状元郎、学者、高官毕沅收藏,再往后,毕沅受和珅案的牵连被革职抄家,这幅画同时被皇家抄出,《清明上河图》第四次成为清朝的皇家收藏。

全卷画面内容丰富生动,集中概括地再现了12世纪北宋全盛时期都城汴京的生活全貌。

职业一览

花式小店

现场直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