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至爱梵高探究梵高寂寞疯狂的人生,重现 [复制链接]

1#

我们都不是艺术家,但是希望可以通过粗浅的语句,让我们有机会对这些人类文明发展中的瑰宝和天才略知一二。——向阳萌生

文森特·梵高,-年,生于荷兰。梵高这个名字应该是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艺术家之一,当然喜欢他的原因除了他的作品价值连城以外,还有他的绘画技巧,更多的是他的作品极富特色和感染力。

梵高和他的作品是个独特的存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他的灵感来源于孤寂生活中巨大的挫败感和无可奈何。在他37年的生命中,仅仅卖出去一幅画,没有人赏识。他是一个天才,也是一个疯子。他割掉自己的耳朵,用枪击中自己的肚子自杀。他凄婉孤苦的一生唯有通过绘画表达内心,正如他自己所说: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我的画,并能够通过我的画感受我的内心。

这部伟大的电影,让我们看到了梵高的一生,探究他的内心,理解了这个独一无二的艺术家凄惨的人生,并且让我们领略了那些家喻户晓的名作成画的过程,以及这些世界名画背后的故事。

01.隔空喊话:至爱梵高

每一帧都是梵高画风的油画电影,震撼全世界《至爱梵高》是一部油画动画电影,影片的灵感来自梵高的多幅画作和多封书信。影片讲述了阿尔芒为把梵高生前的最后一封信送到收信人手中,而踏上了寻找梵高生活轨迹的旅程,回顾了去世前的那段日子里梵高的经历,揭开梵高死亡之谜,以及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凄苦磨难,颠沛流离的一生。

这是一部惊艳了全世界的全手绘油画电影,从来自全球15个国家的位画家中最终挑选了位,历经6年,仿幅梵高的原作,创作出6张油画。梵高说:最真的艺术,就是去爱。这部电影也是因爱而生,艺术家们秉承着对梵高最虔诚的心态,给普罗大众展现出了艺术的普及和对梵高的至爱。

对于很多一辈子都无法真正目睹梵高真迹的人而言,需要这样具有梵高风格的艺术作品,让我们了解到这位死后被封神并且至今地位无可撼动的艺术巨匠,他的执着,他的渴望,他的癫狂。这部影片的艺术价值在于它向全世界直观的展现了梵高的伟大和独特,每一个人观影的人都将为梵高着迷,向他致敬。

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高度还原了梵高的一生从执笔绘画到自杀身亡,仅仅八年的时间,梵高用这八年谱写了一生的悲哀、渴望和无奈。梵高是天选之人,所以他无法违背命运的安排。短暂的绘画时间,展现了梵高天才的一面:张油画、张素描、张水彩,仅是他作品的数量,画画的速度,也足以让其他艺术家难望其项背。

他的一生是坎坷贫穷和悲凉的一生。从小就不被父母喜爱,母亲的强势和对他的冷漠注定了他悲剧的一生。无论是工作还是爱情,甚至友情,都是乏善可陈,以失败告终。也许是命中注定,也许是逃避现实,也许是向往未来。梵高用绘画诉说内心的渴望,他用强烈的对比色,浓厚的颜料涂抹画布,表达了内心的极度悲凉和绝望。

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高度还原了梵高的凄苦悲哀的一生。关于梵高的死因,电影以罗生门式的结尾,也令观众触摸了梵高孤独、悲怆但又绚烂无比的内心世界。影片的名字《至爱梵高》取自梵高给弟弟提奥书信的末尾的自称“yourlovingVincent”。同时也从字面上表达了电影创作者对这位世界闻名的伟大艺术家的仰慕及敬爱之情。

伟大的影片,是现代艺术家们对于梵高的最高致敬

耀眼炫目的阳光,一望无垠的麦田,浩瀚璀璨的星空,残缺不全的身体,暗淡无光的眼神,痛苦不堪的生活,全部转化成笔下厚重且明艳绚丽的画作。影片将梵高原作直接应用为电影场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梵高的个人艺术特色,炽热燃烧的色彩以及无所拘束的想象,是对梵高艺术精神的致敬。

《至爱梵高》的剧情由那些他笔下的人物讲述了他的一生。影片中的所有人物都是梵高画作的作品。这些与梵高有过交集的人,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一个立体的梵高。让我们在观看影片之后,对梵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他的一生唏嘘,对他的死亡悲痛,更为他生前的一名不文而死后声名鹊起而感到惋惜。

这是一堂艺术课,更是一堂人生课。影片的伟大在于梵高的传奇和惊世骇俗的作品,也在于位画家们的付出和努力,以及他们对于梵高的敬畏之心。也许我们依然无法真正读懂梵高的一生,但这种艺术价值的影片,是一场现代艺术家们穿越星空送给梵高最真挚的表白。

02.独特的“癫狂派”,精神的折磨成就了独一无二的梵高

根据艺术风格的不同,艺术家们“被分派”的标准有:画风、时代和受到艺术风格的影响。但要替梵高分派却是难事。无论是梵高的画风,由先前的《食薯者》的灰暗的色彩,压抑的气氛,一副“惨兮兮”的样子,到后来的《塞纳河上的桥》、《向日葵》和《星夜》,强烈对比的颜色明快的画风,没有人会相信这是同一个人的画作。

其次时代。梵高所在的时代比印象派稍微晩点,他又画过印象派。最后再看梵高受到的艺术影响。梵高最喜欢的画家是米勒,但如果把米勒的“劳动者”与梵高的“劳动者”放在一起对比,那么很明显前者是对劳动的写实和艰辛,而梵高则更加欢乐和享受劳动,明显的差异和不同。所以,梵高只有自己单独一派:癲狂派。

梵高没有生存能力,他被人欺负被人嫌弃,他割掉耳朵伤害自己,他吞掉一整罐黄色颜料,他疯狂的大喊大叫无法理智。梵高说:我越是年老丑陋,令人讨厌,贫病交加,越要用鲜艳华丽,精心设计的色彩为自己雪耻。梵高的癫狂的行为,他的精神病成就了他画作的独特。

他的每一幅作品浓烈的对比,厚重的颜料,绚烂的色彩也代表了梵高本人的炽热情感。梵高内心痛苦的矛盾一直存在于他的作品中,他封闭自己,沉默寡言,唯一与外界沟通的方式就是绘画。

03.梵高一生中三个重要的人

弟弟:提奥·梵高是他最忠实的粉丝和艺术生涯的支撑者梵高出生在荷兰一个牧师家庭,弟弟提奥是他一生的知己和唯一的心理寄托。梵高的一生都是弟弟提奥在供养他,在他穷困潦倒的时候,提奥给予他经济支持;在他精神病发作时,给予他精神支持,弟弟是梵高一生最大的支持者和崇拜者,提奥的一生似乎就是为梵高而存在,以至于梵高死后不久,提奥也因悲伤过度,随之过世。

兄弟俩的关系在两人的信件中显露无遗。提奥帮助兄长销售作品,梵高年的作品《紅色葡萄园》,也是他生前唯一一副卖出去的作品,也是在弟弟的帮助下才勉强销售。提奥帮助不善社交的梵高打开艺术家的圈层,鼓励他绘画创作。如果没有弟弟提奥的支持,梵高可能没办法自己一个人生活那么久。

可贵的是,就在梵高的画作无人问津时,提奥把哥哥的画作专心致志地收藏起来,他是梵高画作的最大藏家,也为人类的艺术文明留下了珍贵的瑰宝。

高更:让梵高割下自己耳朵的男人第二个对梵高影响巨大的人是画家高更。他们在绘画上相互启发,直到最后两人因艺术意见不合而分道扬镳,二人决裂。高更让梵高对生活充满希望,他也让梵高癫狂发疯,最终失去理智,因此陷入万劫不复。

高更在当时的法国画坛也算得上是一号大神,也是唯一一个被梵高欣赏的男人。梵谷的“黃色小屋”就是为了邀请高更而准备的。高更的到来让梵高兴奋,他每天创作一幅画。然而绘画方面,他俩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不同的理念导致两个人多次差点大打出手,最终两人分道扬镳。就在年12月23日夜里,在高更明确表达去意之后,发生了那件艺术史上最著名的自残事件,梵高割掉了自己的耳朵。

梵高生性孤僻,不懂人情世故,不与人交往,而高更作为唯一一个朋友的离去,在精神上彻底击垮了梵高。高更的离开給梵高造成了致命的打击,梵高彻底疯了。

弟媳乔安娜:将梵高声名远播的人可以说,没有乔安娜,就沒有我们今天所认识的梵高。她在整理丈夫的遗物时发现了梵高近幅作品,可贵的是乔安娜知道梵高的画有多伟大,她将这些杰作收藏好,并不遗余力的宣传。是乔安娜让梵高的画轰动整个画坛,轰动全世界,她为世界挖掘到了一颗最璀璨的巨星,她也完成了梵高生前的愿望。

如今梵高的作品被世界顶级的殿堂级艺术馆收藏,人们排着队只为膜拜他的画作,还有那些被拍到接近上亿美金的作品,不知道梵高如果看到这些,会不会得到些许欣慰和安宁。

梵高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个人:提奥让梵高不会饿死;高更让梵高小宇宙爆发;乔安娜则是让他作品发扬光大的人。

梵高是一个伟大的画家,他的作品有一种魔力,让人看过以后就会印在脑海中挥之不去。高更在离开黃色小屋的14年后,在他的笔记里写到:我至今依然满脑子都是向日葵。他的画作充满了独特性,和真挚的内心情感。在梵高的精神世界里,一切都充满着生命。3月30日是这位伟大的艺术疯子的诞辰,希望他看到全世界对于他作品的喜爱和崇敬,能够得到些许安慰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