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的最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708/4652392.html三水说:
这是三水仓第一次接玉器门类的文章,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出于对龘藏平台的信任和友人的信任,这次的文章是一次新鲜的尝试与学习。
从一年多前针对喜马拉雅艺术的龘藏的横空出世,到如今平台多元化门类的拓展,龘藏从不轻怠自己的品牌和拍品质量。此次“东方妙玉”的专场是现代苏作玉雕第一人——杨曦大师南石玉艺专场。
在前期对玉器的资料查找和了解中,我们也在渐渐认知的进程中激发出了自己的热爱,古人将谦谦君子比做玉,我想这不仅是因为其性格温润,更在于铮铮玉骨内在的坦荡清朗。
由于专场中的白玉籽料作品皆为单颗独籽料,所以在这里我们和大家一同普及一下和田籽料和独籽料这两个概念——
积累了沉淀磨砺与精雕细琢,国人对于和田玉并不陌生,中国人爱玉,孔子曰玉有“十德”,而和田玉作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分布于塔里木盆地之南的昆仑山。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汉使穷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汉书?西域传》也说:“于阗之西,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河源出焉,多玉石”。
所谓“河源”,是指和田河的上游源头,即在今天和田市的东、西两面的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和田玉有年的历史,古老的采玉方式也传承了数千年。
白玉之中,白度较高,颜色呈脂白色,质地细腻滋润且少有绺裂的是最高级别羊脂玉级,所谓“白如割脂,润如截肪”,说的就是羊脂玉。
一件玉雕作品采用一颗具有着天然完美度的籽料原石,不作任何切割分解,尽可能地利用其原赋的形状和皮沁特征进行创作设计,使之既富有玩料的天然本真之美,又可见人文艺术和匠心技艺之美,这就是独籽。
作为独籽雕件来说,它本身对原料的要求就很高,因为太大瑕疵的玉料,一旦切过后就会破坏了整体的料形。自然,独籽也是同品质籽料中最为珍贵的。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微雨过后的青石板上,石缝之间还夹杂着些许青翠的苔藓,吮吸着缓缓升腾着的春意,遇见一袭青衫。
笙歌方尽游人散去,烟柳堤岸处,娇花浮水。时光不变,红了樱桃,又绿了芭蕉。
情虽逝,景却始终未老,那些见证了多少爱恨离别的玉雕,在月夜花影间依旧温润如初,似谦谦君子,容止有度,光华内敛。
《天工开物》有言“良工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
江南自有风月情浓,也有亭阁径幽,苏作玉雕,自古便吸收了这遍地的灵气。苏作玉雕兴盛于明清,从古至今涌现出众多大家,像一个个儒士,雕琢之际亦是修养之时。至于现代玉雕分为了四大派,京派,海派,扬派和苏派。
苏派以“小,巧,灵,精”为著称,其中一些手把件更是妙到毫颠。如今开枝散叶,其中杨曦先生便是当代苏工玉雕集大成者,十几年前,杨曦便是“苏帮工”公认的第一人,国家级非遗(苏州玉雕)传承人,已荣获各项荣誉称号,到如今其雕刻作品更是推陈出新。
古道子冈,今见杨曦——杨曦大师的玉雕作品,刀法娴熟干净,内容风雅而又深刻,构图巧妙灵动,将玉雕的内在气韵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说天地给了玉器生命,那么到了杨曦的手里,便是重生。
目前杨曦玉艺作品有三种,一种落款“南石”,杨曦先生号南石,这种由杨曦亲手亲作,目前市场已无流通,若有,则是极大的福分和缘分;一种落款“辰”,是从南石玉艺定制款,由杨曦大师亲自设计,作品与杨曦亲手所做一脉相承,其玉料和工艺均属上层;最后一种落款为“龙”也为杨曦设计,由南石玉艺工作室玉雕师雕刻。
龘藏这次推出了杨曦南石玉艺专场,期间9件作品,件件精绝,美轮美奂,任何一件都能引藏家一慰平生,若有机会,这里便是梦里水乡。
这9件作品多为和田玉独籽料,和田籽料从雪山随着雪水融化一路冲刷,它们走过很长的路,伴着千百万年的岁月,磨掉了琐碎,贮存着光华,只待那个懂它的人将其雕琢。
杨曦玉雕的主要题材,多集中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琢磨之上,正如眼前这件水月观音便是杨曦先生对佛教文化的解读。
独特的造型技法和表现力,仅仅远观便能感受到那彻魂的玉骨冰肌,观音娴静如娇花,形如风摆杨柳,万物已经蛰睡,唯有无骨的风在观音那只纤柔的手指尖。缓缓流过,写意的竹叶像被笼罩了一层薄雾,在空静中沙沙作响。
在雾里,观音似欲轻拾水中月,突然停止,顿悟一般看着水里的月影,就像内心的明镜台。观音侧身垂首,这天地的无言之美,这月夜的空灵之镜,似乎就在那里,不生不灭,裙裾流畅简洁,衣袂飘飘。观音的头光与这窈窕的夜合奏了一曲,泛起的涟漪,清幽地散开然后又圆满。
大师凝聚万分之精气,幻化出这不及手掌大的一方净土,正是运用了他那最擅长的虚实结合的手法,引人入胜,坠入这至美幻境。
《法华经普门品》中记载观音菩萨的三十三种形象,水月观音由观水中月影而来。民间传说是在宋代,观音菩萨来到姑苏城,看到数十万百姓被金兵杀害,于是用杨柳蘸洒甘露而至。
中国佛教艺术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而“水月观音”像就是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中国“原创图像”之一,这一题材在印度或中亚地区没有先例,是中国本土的佛教图像。这类图像对我们理解佛教艺术的中国化,和中国佛教艺术的本土特色,同样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据研究乃唐代宫廷画家周昉所创,最早关于“水月观音”像的记载见于《历代名画记》卷十——“(周昉)妙创水月之体”。而在《历代名画记》卷三的两京寺观壁画部分,记上都胜光寺“塔东南院,周昉画水月观自在菩萨、掩障菩萨、圆光及竹,并是刘整成色。”
文中提到的“圆光及竹”至于现在,已成为“水月观音”画像必不可少的图像要素。
眼前这件独籽水月观音在月色环绕的水波氤氲中,竹影摇曳中尽显法喜禅悦,这与画史中记载的周昉华画“水月观音”像颇为相似——周昉的“水月观音”像尽管今已失传,但这件精美生动的作品,足以让人遥想其彼时的“净渌水上,虚白光中。一睹其相,万缘皆空。”无怪乎弟子居易(白居易)见其变誓心皈依。
另也有研究者认为:水月观音的形象受到密教如意轮观音的影响而形成。不管如何,诞生于唐代中国的“水月观音”像在东亚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是佛教艺术中国化、佛教图像本地化的标志性作品。
这件作品因其洒金皮籽料而尤为稀缺,其玉质纯净,结构细腻,料性浑厚,凝脂感强。油性和脂粉均为最高级别的羊脂玉级,完美无瑕,无棉无绺裂。
背后是满皮色洒金皮,其色限于籽料表层,汗毛孔处,自然而舒适的毛孔云纹状分布,彰示着“洒金皮下出羊脂”的行话。
这件作品料形硕大,过百克的玩料更是一件难求,再加上通过“苏帮工”领军人物杨曦大师为其注入了不凡的灵魂,这件作品真是可遇而不可求。
与龘藏此次拍卖同类可比对的,是一件出自年西泠印社拍卖的慧性莲心玉牌,莲花盛放,造型清秀,而莲花在佛教中是清净的象征,有“花开见佛性”之说,禅意非凡。
同样是出自杨曦先生工作室落“辰”字款的作品。这件慧性莲心玉牌重90克,在年拍得了92万人民币的价格。一方面,这对于本件拍品的市场价格应该是一个客观的参照。
另一方面从年至今,籽料的价格一路上涨,年的这件慧性莲心尽管同样是籽料,但是这面玉牌是由一整块籽料分割成数块而成的切料,这有别于龘藏这件重达.31g,整块雕琢而成的独籽料作品。
由此,眼前这件无论就其材料的珍贵程度,或是题材的匠心独运而言,都是不可错过的经典珍藏。
起舞弄青影,让那轻红嫁于春水,让那窈窕之国色,端丽而来。青影这件作品通过大师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位国色天香,运用其精妙绝伦的镂空雕手法,寸寸柔情纤毫毕现。
无论通过什么样的角度,可赏花赏佳人,可独觅幽静,沉醉在江南烟雨。大师力道遒劲,勾勒出丝丝柔缕,置于案首,蜜意弥漫,使人迷醉半生。
这件作品是和田墨碧金砂籽料,材质特殊难得,坊间称“碧玉金砂”。再加上杨曦大师构思之妙,把江南女子的柔情和牡丹之雍容华贵的气质完美融合。独具天地之灵气的好作品。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杨曦大师总是能够将各种意象的符号通过极其精微却不繁缛的景象表现出来。在龘藏这次的专拍中,还有另外几件都各具特色。
富贵牡丹,玉质熟糯,料形如水滴,卧露浮牡丹。作品采用高浮雕手法,用通体洒金皮,将一朵盛开的牡丹包裹着,端庄而又秀雅。
天地红皮,绶带鸟,这件作品利用上下两端红皮巧雕而成,恰似绶带鸟的羽鸰,衬托出绶带鸟的灵巧,整副图景描绘了一丝春意的萌芽,鹊景相融,气机生动。
连连我如意,这件料子感官柔和,白度一级,刻画出了两只白鹅相拥而卧于荷叶之上,白鹅随着荷叶在水中轻摇,周围的一切仿佛都这样浑然天成。
幸福的滋味随着雕刻的线条一样不偏不倚地勾勒而出,在中国文人意向世界里,一双鹅配上荷叶有状元及第之意,通常也都作为美好的祝福,希望家中出贤才的寓意。
秋雨江南之银杏,这件作品皮色接近红沁色,玉料泛油脂光泽。整体构图简约,画面清雅,气息连绵不绝,金灿灿的银杏叶,随风飘舞,银杏枝缠绕蜿蜒,线条劲力充沛硬朗十足,动静之中,营造出一幅悠远的意境。
金钱缠身,这件作品描绘的一只三足金蟾,身形肥厚,憨厚可人,作为瑞兽镇宅,浑身也散发一股祥瑞之气,金蟾为富贵之意,具有吸财的作用。其设计巧妙,雕工柔畅,作为案前或手持盘完之物,甚为难得。
佛莲,这件玉料细腻而白度特级,完美至极,作品雕刻了一朵即将绽放的莲花。
在文人意向中,莲为高洁的象征,这多莲花在这待放的瞬间,可以看出作者细腻的心思,以及对莲花气韵的把握。
鸳鸯壁合,这件作品巧妙的运用了黄沁皮色,雕刻了鸳鸯的头部,画面感很强,相互依偎,不离不弃,鸳鸯是对爱情的歌颂,玉艺是对真善美的致敬。
千万次的雕琢,只为了它们成为人们的心香,走进梦里都袅袅缚绕。墙外寻花烟雨迷,门里赏玉烦恼息。
▼
下
载
龘藏·东方妙玉——杨曦大师南石玉艺专场
拍卖时间:年8月4日21:00
拍卖地点:龘藏APP
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分享到朋友圈”,可以让更多人看到本文
新浪微博用户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