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年的首个大型艺术展览《钛坦:物质与时空对话》后,陈世英(WallaceChan)今年重回威尼斯,于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期间,在大运河边的15世纪建筑物FondacoMarcello中推出艺术展《图腾》,以大型特定场域装置的形式,呈现他的前卫大型钛金属雕塑。
“图腾”(TOTEM)意指一种源远流长的原始时代神灵的载体。展题连接起陈世英佛教哲学的不同维度,包括对自然世界的崇敬以及对雕塑物质内在灵性的发掘。展览现场,陈世英的巨型钛金属雕塑《钛坦XIV,物质与时间对话》部件,散落于FondacoMarcello的特定空间场域,以未组合的形式,探讨当代世界与艺术本质的不稳、崩离与失衡。
陈世英个展《图腾》展览现场,FondacoMarcello,威尼斯
这件特别的装置作品曾在上海ART的中心区域作为一件高达10米整体雕塑展出。当我们提及缘何要将雕塑作品转换为特定场域装置时,陈世英透露,“我和策展人JamesPutnam决定将雕塑‘打开来’,当未组合的铁梁与钛金属头像散落在地面,观者进入这个空间,就像是进入了雕塑里面一样,成为雕塑中的一部分。一件10米高的纪念碑式雕塑,一旦拆解,雕塑作为统一形象的完整性便不复存在。当它散落在这个空间,暗示解构、建构与重建,同时,也在表达过往秩序的脆弱和濒临崩塌,预示着现今世界的不肯定。”
陈世英,年,陈世英成为第一个在瑞士巴塞尔钟表珠宝展中有一个展柜的中国珠宝雕刻家。年,他受邀在有“世界宝石之都”称号的德国伊达尔-奥伯施泰因的宝石博物馆举办个展。
陈世英的以珠宝创作闻名,是首位获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当代中国珠宝艺术家,亦长期从事跨学科的当代雕塑与装置艺术实践。长须、唐衫,是他身上最明显的标志。在当今的珠宝领域,陈世英的影响力遍及亚洲和欧美。在过去近半个世纪的创作中,他曾首创多项发明,迄今包括钛金属在珠宝创作的应用、世英切割、翡翠切割润光专利技术、石镶石工艺、真空妙有,以及比钢坚硬五倍的世英陶瓷等等,为华人珠宝艺术登上国际舞台开辟了里程碑式的道路,可谓“国宝级大师”。
物质与时间对话,为生命做见证
陈世英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物质是他最重要的良伴。
严格意义上,陈世英并非“科班出身”的艺术家。年生于中国福州的陈世英,5岁时与父母和三个姐弟从中国福州搬到香港。16岁那一年,他开始从事珠宝雕刻学徒。年轻时,他先开始雕刻玉器,创作围绕佛教和中国民间传说的中国雕塑和雕刻作品,到学习西方古典雕塑艺术,从希腊神话、西方童话故事以及民间传说汲取灵感。当了9个月学徒之后,在年,17岁的他,成立自己的宝石工作室。年,他创立了震惊业界的独家宝石幻象雕刻法“WallaceCut”(世英切割)。
世英切割,是一种幻像雕刻法。它的雕刻原理是以逆向思维为主导,结合精准计算、宝石切割和度阴雕的技术,创造四面倒影。“你可以在正面看到有五张脸,只有中间的一张正脸是雕刻的,左右的侧脸都是倒影。这是将雕刻和宝石切割结合,利用光的折射原理而做的一个创新雕刻法。”从虚空中寻找存在,陈世英曾透露,世英切割的发明缘起之一源自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当我对这位艺术大家的认识不断加深,慢慢地,我找到了创作的新方向,我开始对意大利和西方雕塑以及希腊神话产生浓厚的兴趣,米开朗基罗作品中的戏剧效果也引导我探索光的运用,加之对于阳雕和阴雕的技术的深入研究和探索,于是,世英切割由此诞生。”
世英切割
更有趣的是,陈世英还自创雕刻工具,并在水中完成雕刻,避免工具高速旋转产生的热度导致宝石崩裂。这种全立体的阴雕在透光的材料上,显现玄妙的幻觉,由此奠定了他“雕刻大师”的地位。
在变中求变,这是陈世英对于物质的理解。在他看来,身为一个创作人,一定要学会感应天地间物质存在的能量。年初,陈世英进行了半年禅修,这一段特殊的经历改变了他的想法,让他感悟颇深。他意识到“天地万物都是活物”,一块石头、一片金属的生命频率或许与人不同,但这些物质可能会“呼吸”,“它们可能几百年才一呼,几百年才一吸,只是我们察觉不了。禅修让我学会用爱去与物质沟通。”
熟悉陈世英和他创作的人都知道,他对于钛金属存有某种特殊的情感和青睐。“我对钛金属的认知来自一篇关于心脏起搏器的文章,我发现,原来世界上有一种金属这么亲和人体,甚至能够与骨融合,非常轻,却又极度的强。”他分享说,“这种特殊的材质,在之前鲜少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