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宋朝北宋时著名山水画代表画家小结 [复制链接]

1#
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宋朝北宋时著名山水画家有巨然,李成,王诜,范宽,郭熙,米芾,米友仁。

其中巨然师法董源,史称董巨。

李成范宽齐名,史称李范。米友仁是米芾的儿子,史称大米小米。

1,巨然,是一画僧。师董源。画的画多无尘世繁杂,野逸之景。笔法上董源骨藏于肉。巨然于肉透骨。代表作《秋山问道图》

巨然‖《秋山问道图》

赏析:

《秋山问道图》为巨然传世名作之一,无款,以立幅构图画重重叠起的山峦,下部清澈的溪水,曲折的小路通向山中,山坳处茅舍数间,屋中有二人对坐,境界清幽,前人谓巨然之山水,善为烟岚气象,“于峰峦岭窦之外,至林麓之间,犹作卵石、松柏、疏筠、蔓草之类,相与映发,而幽溪细路、屈曲萦带、竹篱茅舍、断桥危栈,真若山间景趣也”。

《秋山问道图》是一幅秋景山水画,主峰居中显示出五代宋初的典型构图法。图中山峰气势温和厚重,石少而土多。中部是山间谷地,密林之中露出茅屋数间,一条小路自柴门蜿蜒通往深谷。茅屋中一人依稀可见,他正坐于蒲团之上与后边侧身坐着的人侃侃而谈,那人大约就是问道者。画面下部画有曲折的坡岸,坡岸上树木丛生,皆偃仰多姿,水边的蒲草正随着微风轻轻摇摆,一派秋高气爽之意。作者用淡墨长披麻皴,显出土石浑厚的质感。山头处用水墨烘染块块卵石,以焦黑点苔,沉着利落,使整个大山更具有灵动之感。整个画面气势空灵,生机荡漾。

《秋山问道图》画上主峰居上,几出画外,梳状山峦重重相拥,愈堆愈高,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山峰石少土多,给人一种温和厚重之感,与北方画派石体坚硬、气势雄强的画风完全不同。画面中部,山间谷地,密林之中若隐若现有茅屋数间,林麓间小径萦绕,曲径相通。透过敞开的柴扉隐约地似可辨出茅屋中两老者相对论道,明净山色的渲染衬托出高士风采。画面下段,坡岸逶迤,树木婀娜多姿,水边蒲草,被微风吹得轻轻摇摆,秋高气爽之感顿现心中。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幽深、润朗的感觉,表现出宁静、安详、平和的静态美感。

2,李成

用笔清瘦清淡,形成他“气象萧疏”之特点。秀润不凡。多平远之景。

代表作《读碑窠石图》

李成‖读碑窠石图

《读碑案石图》图侧采取平选法构图,中景:一乱石丛生的小土坡上生长着几棵大枯树,在树的右后方屹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碑前有一老一小两个行人;近景:写低矮斜山坡,山脚地面浑厚阔达;远景:为起伏迷蒙的小山丘,小山丘后面似乎还有空旷绵延无际的原野。在艺术表现上,画家先用细劲的线条勾勒山石树木,然后淡墨皱写,层层加深,墨色滋润,苍茫浑厚。画中物象造型精当,严于裁剪,水墨沉雄文秀,在一片冷冷清清、萧疏的荒野上,一位骑着骡的饱经风霜的老人在一手持木杖的书童牵引下,仰望着巨大的墓碑,古碑下的神龟昂首望着来人,人物沉浸在静静的哀思中,给人以悲凉、肃穆感。

3,王诜

喜读诸子百家,通琴棋书画。宝绘堂里收藏不少名画。师从李成。代表作《渔林小雪卷图》水墨为主,结合金粉。李成的墨骨加李思训的金粉。

王诜‖《渔林小雪图卷》

《渔村小雪图》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画面的中间山峦跌宕,绵延起伏。前景石崖之上两颗苍松俯仰相和,崖下雅士泊舟浅酌,自得其乐。中景溪谷中策杖老者亦步亦趋,仆人携琴紧随其后。远景群峰屏立,苍润雄伟,山势直冲画外;崖间流水萦同,飞瀑流泉。画面有边部分溪塘芦柳,渔舟叶叶;有渔者或舟上垂钓,或塘间布网,一片忙碌景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画面的左边部分:平江远眺,寂静渺渺。前景中数棵虬曲古树,盘根错节。远景低山垂幕,孤桥斜径,尽显孤寂之意。

《渔村小雪图》的构图以深远法,巧妙安排近、中、远景,给人咫尺千里之感。画法兼有李成、郭熙水墨山水画的特点,又融李思训、李昭道金粉勾勒技法。山石皴擦以卷云皴兼刮铁皴,师法郭熙。寒林松树为“蟹爪枝”,行笔清润挺秀,则学李成。松针用笔尖锐,骨法清朗而不刻板。杂树叶子以水墨点簇而成,随意而生动。二折悬瀑皆两旁皴染,使之阴凹明暗尽显,山峦水口巧于变化。树头、沙脚、峰顶、岚尖,纯用粉笔烘渍,天空弹粉,以现雪花飞舞情形,山林间勾以泥金,又以破墨晕染,表现雪后初晴之浮光。整个画面寒汀疏林,薄积小雪,渔民小舟,张网垂钓,与寒林中形成妙趣。后段一片林木虬曲,杂树以水墨点缀而成,松针用笔尖锐,重钩。惠孝同曾以“刻画严谨,笔墨精练,气象浑成,韵致深远”概括此卷。

4,范宽

师成李成,史称李范。好道家并深通画理。喜画雪景。著作有《雪山萧寺图》。

范宽‖雪山萧寺图

雪山萧寺图》是北宋画家范宽创作的一幅中国画。该幅画表现雪中山水的代表作品,构图不同于其他作品。画中山石树木直现于幅前,不留空间,让观赏者觉得有一股寒气袭来的身临其境感。群山簇拥,直指天空,深深的沟壑中,密林隐藏着萧寺,丛岩叠嶂中,“溪出深虚,水若有声”。由近而远堆叠的山峦,“折落有势”,山下寒树苍劲坚挺,势如铁帚,显示出范宽“写山真骨”,“与山传神”的精湛技艺。

宋范宽雪山萧寺图《雪山萧寺图》是北宋画家范宽创作的一幅中国画。该幅画表现雪中山水的代表作品,构图不同于其他作品。画中山石树木直现于幅前,不留空间,让观赏者觉得有一股寒气袭来的身临其境感。群山簇拥,直指天空,深深的沟壑中,密林隐藏着萧寺,丛岩叠嶂中,“溪出深虚,水若有声”。由近而远堆叠的山峦,“折落有势”,山下寒树苍劲坚挺,势如铁帚,显示出范宽“写山真骨”,“与山传神”的精湛技艺。中文名宋范宽雪山萧寺图画作类型淡设色中国画创作年代北宋作者范宽级别一级文物作品介绍《雪山萧寺图》无款,王铎旧题为范宽之作,属范宽流派作品,非范宽真迹。画面画皑皑白雪覆盖下的群山深谷,山顶密林寒树丛生,山涧布置古刹、寒泉及行旅,以水墨染出阴翳的天空,山石皴笔不多而气象雄浑,依然显示出范宽“写山真骨”、“与山传神”的精湛技艺。画上钤有清嘉庆诸玺,诗堂有王铎题“博大奇奥,气骨玄邈,用荆关董巨运之一机,而灵韵雄迈允为古今第一”。共2张宋范宽雪山萧寺图《雪山萧寺图》画上题:明月高悬伴夜空,群峰矗立雪重重。危岩万壑无心种,曲径通幽一路风。古寺只身随野麓,浮云数朵踏征程。边关战事连天起,跃马冰川拉满弓。《雪山萧寺图》描写的是皑皑白雪覆盖下的雄奇壮伟的大山,画面结构复杂,山势错落,变化多端。画中山石轮廓的用笔方折、劲硬,重峦叠嶂,主次分明。山石运用范宽典型的“点子皴”,行旅和萧寺掩映于雪山、寒林之中,表现了一种孤独和凄清的气氛。在山岭之上,树木丛生,枝干疏密有致,坚实如铸铁一般,极见精神与生命力。山脚下,巨石突兀,溪水湍急,仿佛有声。整个画面透露出一种澄澈和清明。恰如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评范宽“好画冒雪出云之势,尤有气骨”,以此检视,此图正可称为是一幅杰出的范家雪景山水画精品。

5,郭熙

郭熙犹工寒林,师承李成。代表作《窠石平远图》《早春图》

并著作《林泉高致集》:山水画表达意境外,精确表现山水不同的时间和地域环境下不同的美。

郭熙‖早春图

《早春图》主要景物集中在中轴线上,以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之构图,表现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渲染出画面宁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

《早春图》细微处有呼应,大开合处相顾盼,气势浑成,情趣盎然,为观者营造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境界。

主体形象

《早春图》描写早春即将来临的山中景象:冬去春来,大地复苏,山间浮动着淡淡的雾气,传出春的信息。远处山峰耸拔,气势雄伟;近处圆岗层叠,山石突兀;山间泉水淙淙而下,汇入河谷,桥路楼观掩映于山崖丛树间。在水边、山间活动的人们为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山石间描绘有林木,或直或欹,或疏或密,姿态各异。树干用笔灵活,树多虫枝,枝条上多有像鹰爪、蟹爪之类的小枝。

作品细节

画中的主体为呈“S”状盘旋的巨大山峦,与左右峰峦结合。主峰结顶一笔施以浓墨,形成上有盖、下有承、左有据、右有倚的高低起伏之势。山体多石而少土,是典型的北方大山。

画中出现的大面积水域有三处,分别在画面左上方以及下方左、右;此外还有多处泉瀑。画面下方左右两边各有一湖泊,皆有渔人停舟登岸。左边有一妇人怀抱婴儿,手牵着一个黄发垂髫的小童,妇人回首望着身后挑担的男子,而童子则似乎被前方欢脱的黑色小狗所吸引而趋步向前,一幅春游欢愉的还家场景。画面右边则是两个正准备登岸的男子,左边的男子手中拄着竹篙,抬头好似凝望着眼前的高山,这便是“自山下而仰山巅”的“高远”;右边的男子则低头摆弄渔网,船上依稀可辨鱼篓等物,春江水暖渔人先知。在两男子上方,还有垂瀑三叠,是春来解冻的清流,源头活水,寓示勃勃生意。与画面中其他处多枯枝不同,此处树木已发出嫩芽,虽没有江南春来常见的桃柳相映,却可以从山中焕发出的袅袅春雾中嗅出一丝冬去春来的暖意。

画幅中的第三处水域位于画面左边的被虚化的远山与层层淡墨渲染的天空中间,随着一淙泉水缓缓流下,使得观者的目光随着流水为栈道上的行旅及樵夫的身影停伫,三人之间因前方男子的回首而产生互动。正是透过他们进山的脚步,我们“自山前而窥山后”,得到“深远”的视觉效果。纵观画面,正在活动着的共有三组9人,无一例外都表现出人的渺小与山的伟岸。

这幅画作是在描写瑞雪消融,云烟变幻,大地复苏,草木发枝,一片欣欣向荣的早春景象。

6,米芾,米友仁。

父子。

米芾,师承董巨。首创了“落茄点”。他的画多江南平远景色。草草而成。

开打写意山水的先河。常装疯卖傻,用以惊俗。处于别派地位,后世学者少。

注:图片源于网络。素材选自网络。此篇用作学习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