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幅小扇面,方寸见天地浅谈古代名士的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4414714911368070&wfr=spider&for=pc

古装剧中的才子名士往往都是手执折扇、风度翩翩。尤其是书画折扇,开合之间,万物皆藏。

作为诗与画完美结合的雅致之物,折扇自古以来便是风流雅士的手中珍宝。

明宣德·《朱瞻基》山水人物扇明宣德·《朱瞻基》山水人物扇

折扇历史

汉代

折扇的起源有几种说法,其一认为折扇源于汉代。

《汉书》记载:“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自以便面驸马。”有人据此推断,“便面”就是折扇。

三国吴韦昭注:“屏:屏风也,摄:形如今要扇”也就是说多面折叠的屏风形似要扇。要扇就是重叠着可以打开的的叠扇,它在中国汉朝就很普及了,可见汉代便有了折扇的雏形。

晋代

也有人认为折扇源于晋代,《晋书》卷二十九《文苑·袁宏》中,谢安取扇赠袁宏,袁宏答道:“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由于后来折扇又有“仁风”的雅称,所以有人认为此处谢安所赠即为折扇。

宋代

折扇之物早有,但折扇之名却直至宋代依旧未曾统一。

例如《高丽图经》卷二十九称为“折扇”,《梦粱录》卷十三称为“折揲扇”,《癸辛杂识》称为“聚扇”,以及“聚头扇”、“聚骨扇”等等称谓。

奁盖上的《仕女消夏图》中有折扇图像

宋代时折扇使用最广的名称是“折叠扇”,可理解为是早期“叠扇”名称的引申、演变。

明代

明代时,折扇才算是正式有了名望。

朝廷每年都会重金打造折扇进献御前,这种折扇,钉铰眼线都用精金制作,每扇价值五金。一面命待诏学士书写端楷诗词文句,另一面由画苑画师绘上工致画图。预定在每年农历5月1日进呈,以备皇上在5月5日端午节分赐给后宫妃嫔。

明·倪元璐《画竹扇面》故宫博物院藏明·陈嘉言《鸡鸣图》扇页故宫博物院藏

这种习尚,在明代宫廷中,日盛一日。尤其是明永乐帝期间,皇帝主导折扇潮流,命令内务府大量制作,并在扇面上题诗赋词,分赠于大臣。一时折扇大贵,成为一种时尚。文人雅士学着互赠题诗词字折扇,表喻友情别意。手持折扇,成为当时生活中高雅的象征。

清代

折扇的高雅之风经久不衰,清代更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之境。

清·任颐《花鸟图》扇页故宫博物院藏清·袁江《山水图》扇页故宫博物院藏

尤其是江南地带,温婉水乡、烟雨婆娑、才子佳人、如诗如画,折扇成了呈现江南如水的文化氛围,表现柔情和氲氤美境的重要载体,流传于皇宫、府第、闺室、民间、海外,声明誉望。折扇也因这些美画佳句身价百倍,成为名士才子趋之若鹜的掌中瑰宝。

扇面收藏

从夏日纳凉之用的“凉友”,到展现才情雅趣的“怀袖雅物”,一把小小的折扇,因扇面内容而变得不平凡。方寸天地,纳尽天地万物。

扇面空间狭小,所展示的内容需要微雕细琢,并且由于是半环形式的纸页,比起立轴更难安排画面。如何在特定的空间范围中安排画面、精思巧构、展示技法是一门大学问。要想做到匠心独具、笔随意转、化有限为无限、创造出富有魅力的形象和意境对于书画家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因此,很多行家认为扇面的书画更能反映书画家的艺术真谛。

明·唐寅《秋葵图》扇页故宫博物院藏

从古至今,扇面收藏经久不衰。无论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还是初入藏界的新人,都对中国书画门类中最小单位的扇面收藏保有无限热情。

老藏家认为精品扇面艺术价值、收藏价值、转换率达到“三高”,是不变的收藏热门;新藏友认为扇面收藏入手门槛、价格、交易周期达到“三低”,是进入收藏界最适宜的敲门砖。虽然双方动机不一,但无疑都肯定了扇面收藏的不竭动力。

近年来,扇面收藏已从小众收藏中脱颖而出,不少拍卖会都专门开设扇面专场,交易成绩屡创新高。不过,扇面收藏虽然火热,但也不能不过脑子,一幅扇面是否值得收藏需要多方面考虑。

1、看题材

扇面作画比立轴作画更为困难,且折扇执于手中,不仅要做到远观怡人,还要做到近观经得起赏玩。

因此,寥寥数笔兰竹或四五个大字的作品,除非高手,一般较难讨好。通常来说,花卉草虫或花鸟常胜于简单的花卉;工笔仕女及界画风格的亭台楼阁是非常受欢迎的题材;较复杂的山水加人物胜于疏略的山水风光,尤其是磅礴大气的山水画,往往咫尺千里、小中见大,是书画家艺术能力的突出展示。

八大山人《双鱼》扇面水墨洒金纸本

北京翰海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1,,

黄宾虹《湖舍初晴》扇面设色纸本

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6,,

当然,这也并非完全的定义。扇面收藏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书画的意境与美感,能做到“小不露怯、大而内敛”是非常难得的,简单的选择“繁华”不一定是正确的决定,小品大艺才应该是最终追求。

2、看作者

扇面是书画门类中的一种,名家之作价值更高是不变的定理。

明·董其昌《仿倪山水图》扇页明·文徵明《草书旧作二首》扇面

第一,扇面作者是扇面价值的决定性因素。古代像赵孟题、董其昌、沈周、文征明那样的通才较少,一把折扇往往汇集了名画家和名书法家的作品于一体。而且有些书画家在扇面上所用印章也与一般作品上的不同,如其扇作流传较少的话,扇面所用印章常常就无法查找以核对。因此,作者为谁是扇面收藏时考量的重点之一。

明人金扇集册(十二开)设色金笺(仇英、吴彬、吴振、唐寅、姚允在、文徵明、沈周、王綦、陆治、陈焕、高阳、魏之克)

保利华谊上海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成交价:RMB50,,

其次,扇面为作者何时所作也是重要参考之一。我们都知道,书画名家都有其发展阶段,其巅峰期的画作自然比其他时期的画作更具价值。这个时期书画家的作品创作水准达到顶峰,无论从审美情趣还是艺术水品都更加突出,因此收藏价值也更大。

第三,作者所画何物也很重要。一位书画名家最擅长、最出名的题材比其所画的其他题材价值更高。例如有的名家擅长山水,那么由其创作的花鸟扇面就不能与其山水扇面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价格上会有明显区分;有的名家自身就非常出名,那么其仿古的扇面作品价值也无法与其原创作品相比较。

文徵明《江岸闲话》扇框水墨金笺

上海明轩国际年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第四,作者的创作目的也是收藏价值的标准之一。古代文人常以赠送折扇作为联络感情、交流文采的手段,但主动所作还是被动所作对作品的艺术价值也会产生影响。从款书和提拔上也能分辨出其中的微妙区别,如“某某索书”、“某某索画”、“某某属”显然是颇为勉强;但若是“敬赠某某”、“奉赠某某”的馈赠行为显然十分主动。

此外,无名作者的扇面作品也并非就没有价值。很多书画名家中排行靠后或者扇面上无署名的扇面作品也不乏精品,名气小不代表作品的艺术性差。不少出自其手的扇面颇具观赏性,更反映了所处时代的艺术思潮、流派等特色,价值不容小觑。

丁云鹏《煮茗图》扇框设色金笺

上海明轩国际年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2,,

由此可见,名家的价值不能替代艺术的价值,要兼顾名家效应与艺术性。

3、看年代

古玩收藏免不了“物以稀为贵”,拍卖场上的扇面作品年代各异,价格也相差甚大。目前,明清时期与近现代的名家扇面是各大拍场的主流,数量巨大、价格多变。但若是要藏珍藏稀,当属唐宋时期的扇面。其存世量少,大多被博物馆收藏,民间流通就更是凤毛麟角。因此不论名家与否,只要是真品,唐宋时期的扇面价格都居高不下,这也造成其市场定位于高端收藏市场。

南宋·《猿猴摘果图》扇面故宫博物院藏

4、看扇面材料

扇面的材料包括宣纸、冷金纸、撒金纸、绫、绢等。明代是折扇流行的开始,清代是折扇大发展的时期,折扇扇面少数用绢,多数用纸裱糊,便于书画创作。

扇面尺幅不大、形制特殊,再加上纸的质地非常厚实,是由多层薄宣粘合而成的,并且有折痕。有的材料,比如说色纸、金笺、发笺等,它们的落墨设色性都很难掌握,一般的书画家不敢随意渲染。明代书法家祝允明,曾经把在扇面上作画比做美女在瓦砾上跳舞。所以书画家扇面的润格往往不以尺幅的大小计算,而是单独计价。

唐寅《书画扇面》(二帧)水墨设色金笺

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6,,

在扇面书画创作中,许多名家喜用金笺纸来创作,金笺是一种书画用纸,作者以真黄金屑铺撒纸面而成,铺满的称“泥金”,撒成散点的称“冷金”,其中“泥金”纸最为名贵。泥金纸出现在晚明,具有黄中带赤,久不变质的特点,是制作折扇的上等材质。因此,泥金扇面的价值也更加高。

明·周之冕《花鸟图》扇面泥金扇面

一柄折扇,两种画面。一面历史,一面现实。一面书画,一面可能是空白,留给后人思考后填充。折扇从最初的纳凉之用到欣赏之物,再到如今的收藏热门,生命力可谓十分旺盛。不过,扇面毕竟是中国书画门类中的一小部分,其整体市场不可能超越书画的其他类别,属于小众收藏。但扇面收藏市场的持续升温也是一种必然趋势,如今虽然是一个勿需用扇子扇风的时代,但折扇从未被忘记,它已然成为了一种文化的代名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