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福州首个名人肖像展,60幅画作走进名人精 [复制链接]

1#

筱陈/文

驻足每一幅作品前,久久地凝望每一幅肖像,不愿转移我的目光。每一幅作品的人物肖像是那样的熟悉,目光与人物对视,好似在进行一次亲切的交流。凝望一幅幅肖像,仿佛让我们走进了每一个人物的精神世界,与他们进行一次心灵的沟通,于沟通间净化我的心灵。

董奉

林则徐

“清芬长掬——李明华福州名人肖像作品展”近日在福州市美术馆展出,观展者络绎不绝。不少人与我一样,长久在驻足在作品前,我看见有位老人摘下眼镜,面庞几乎贴在了了展框上,眼神凝重,我琢磨着,这位老人与这肖像中的人物的心灵产生共鸣。还有一对上了年纪的参观者,在一幅幅画前议论着,从她们的对话中我听出,他们回忆着肖像中人物的沧桑历程和他们的功绩。这次的展览,是明华从百多幅肖像作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可以说是明华人物肖像画的精品之作。

展览现场

郑思肖

陈宝琛

展览在名人故居举行,古厝氛围与展览内容相得益彰。福州市美术馆新近搬迁到了上下杭中平路的黄培松故居。福州榕荫广袤,人文厚重,孕育着一代又一代名人,薪火相传。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历史名人,甚至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展出了60余幅作品中,董奉、怀海、王审知、郑思肖、张经、陈第、叶向高、林则徐、沈葆桢、陈宝琛、严复等等,他们都在福州历史上留下的不可磨灭的一页。举办福州名人肖像作品展,尚属首次。从这点上讲,应当感谢明华先生,在繁忙工作之余,用他的画笔,将这些历史名人呈现于我们的眼前。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末页

来源:文化生活报

林纾

林觉民

陈景润

明华先生这些肖像画作,以小画大框的形式来表现,层层叠叠卡纸下的肖像,有如穿越时光隧道。展出的肖像画作,每幅只有20厘米见方,以小见大,增强了穿越力。

陈衍

王仁堪

明华的人物肖像画,惟妙惟肖,神采毕现。简单来说,肖像是人物的头部形象,但是,肖像不是照片,不是定格于某时某刻人物的音容笑貌、喜怒哀乐。肖像画是对人物的再理解再创作,是对人物精气神的再提炼,蕴含着画者对人物的情感。肖像的惟妙惟肖源于画者对人物的理解和把握。

有人云:“功夫在诗外”,创作人物肖像,功夫在画外,需要创作者走进所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把握人物的心灵世界,最终将这种精气神和人生沧桑聚焦于脸庞之中。明华在这方面是下了功夫的。从表现手法上看,明华采用水墨画黑白的表现形式,在水墨浓淡间刻划和表现人物,浓缩于脸部的凹凸间眉宇间。黑白浓淡,将人物经历的沧桑岁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出来。

萨镇冰

潘主兰

陈岱孙

从这种表现手法中,我看到了林则徐气宇轩昂的正气、萨镇冰的冷峻、陈宝琛的儒者风范、潘主兰的和蔼、陈岱孙作为学者的刚正,在为数不多的女性肖像上,明华多采用淡墨,增加作品的朦胧感,强化女性的柔美,表现女性的细腻。从他的画作中,除了看到林徽因、冰心、庐隐的温文尔雅之外,我还看到了林徽因的甜、冰心的静、庐隐的忧。

林徽因、冰心、庐隐

一幅肖像画,能否传神,是否符合人物性格,关键在于对眼神的把握。明华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我在观展中,专门逐步观察了这些肖像的眼眸,风姿各异,有的刚毅、有的忧伤、有的淡然。有人说,画龙点睛,人物肖像成功与否,在于睛点的是否出神。眼睛是心灵之窗,眼睛也是我们观察人物的窗口,一双眼睛,给予人的信息量太多太多。

王荷波

郑振铎

明华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长期从事**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依旧怀揣艺术追求之心,将书画作为日课。这次的人物肖像展,也是他刚年届六十,退休之时的一次展览。我相信,有长期的艺术积淀,退休后又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他在艺术之路上会收获满满。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的展览,也可视为明华艺术之路再出发、再扬帆的展览。

个人简介

李明华

笔名典尘

年生于福州,现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年考入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后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曾访学于中国美术学院。

—END—

文化生活报社出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